香薰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香薰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率先实现中部崛起

发布时间:2021-01-25 16:36:43 阅读: 来源:香薰机厂家

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率先实现中部崛起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徐守盛  充分发挥和挖掘“一带一部”的重大机遇

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提出,湖南要发挥“一带一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请问湖南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充分发挥和挖掘“一带一部”的重大机遇,率先实现中部崛起?  徐守盛: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我省未来发展提出了“一带一部”的新定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对湖南是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按照这一战略新定位,我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主要在三个方面着力、发力。  一是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提升发展质量。“一带一部”的提出,对于我们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有力推动。一方面,湖南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天优势,正处于长三角、珠三角的交汇处,可以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由此带动和提升全省产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湖南具有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综合科技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10位、中部第1位。前不久,长株潭城市群成功获批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将使这优势进一步强化。正基于此,我们立足“一带一部”新定位,充分发掘湖南发展新优势,抢抓产业转移升级新机遇,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前三季度,全省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增长迅速。  二是抢抓区位优势升级机遇,增强经济动力。“一带一部”的新定位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外开放大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是高度一致的。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一员,注重在“一带一部”的新定位中抢抓区位优势升级机遇,主动地参加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更好地对接“一带一路”大战略,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新增长极和新增长带。201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增长19%。  三是抢抓基础设施升级机遇,夯实发展基础。“一带一部”的新定位对基础设施升级的要求是必然的。我们按照“一带一部”的新定位、新要求,着力加快建成内陆综合交通枢纽,优化高速公路路网,加大铁路建设力度,加强“一湖四水”航道疏浚,提升陆路、铁路、水运等综合运输能力。目前,全省高铁里程超过1000公里,14个市州有10个通高铁。同时,着力构筑湖南内陆水、铁、空口岸体系,加快岳阳城陵矶、长沙霞凝港口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大通关及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能力和效率。  湖南要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追赶  中国经济时报:徐书记,湖南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开始,就提出了决不能输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起跑线上的豪迈誓言。请问这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提出的,底气是什么?实现路径又是什么?  徐守盛:相比东部沿海地区,湖南的改革是有欠账的,湖南要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追赶,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我们提出“湖南决不能输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起跑线上”,主要是基于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需要。当前,湖南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不优、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选择。  二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需要。这个发展目标,近期就是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13年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4.3%,且各市州发展极不平衡,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也只有通过改革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潜力。  三是转化发展动力的需要。中央立足“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面阐述了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深刻分析了新常态带来的新趋势。新常态需要新动力。新动力关键一靠改革,二靠创新。湖南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抢占改革先机,勇立改革潮头,通过改革创新,形成支撑我省发展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极、新的增长带。  我们的底气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有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湖南人敢为天下先,敢于担当,这种精神正是改革最需要具备的精神品质。二是有较好的改革基础。湖南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这些年一批切合湖南实际的改革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比如生态文明体质改革、文化体质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等,这为湖南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三是有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持。湖南四大区域板块均实现了国家战略的全覆盖,长株潭城市群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湘南地区是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三大战略”也将对湖南的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有全省人民的参与和支持。面对新一轮改革大潮,湖湘儿女盼改革、想改革的愿望强烈,参与改革、主动改革的积极性高涨。所有这些,都为湖南新一轮改革创造了可贵的“人气”。  实现这一诺言,我们将在“三个三”上发力:一是围绕“三量齐升”谋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发展。省委提出的“三量齐升”,正是立足湖南实际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我们的改革就是围绕促进“三量齐升”这一战略来谋划和布局,通过改革来推动湖南科学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和人均均量。二是着眼“三个短板”抓改革。湖南发展的“三个短板”就是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围绕这“三个短板”,我们推出并布局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比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省直管县等重大改革,以此促进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促进“三个短板”加速发展。三是狠抓“三个一批”推改革。我们针对当前实际和发展态势,自我加压,提出力争中央统一部署的重大改革项目有一批走在全国前面,省市自主的重要改革项目有一批改革形成湖南特色,问题影响深远的试点改革项目有一批实现创新突破。比如,我们2014年在年初提出的48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又提出了15项改革试点,取得了较好进展。  探索符合湖南区域发展实际的路子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去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标志着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大湘西地区、大湘南地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四大区域板块全部实现了国家战略全覆盖。请问在这其中,改革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徐守盛: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区域发展特点,提出了“打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区国家级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发展战略。目前,四大板块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比较明显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主线,大胆探索,锐意创新,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区域发展实际的路子。  一是坚持用改革的理念和思维谋划区域发展。在长株潭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试验区发展的“根”和“魂”;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中,我们提出解放思想、创新体制、优化环境,以科学承接、互利承接、绿色承接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发展理念;在大湘西扶贫攻坚示范区的建设中,我们把创新开发体制机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着力培育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制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时,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基本原则,鼓励和支持先行先试。  二是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比如,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推出了八大类制度创新,106项原创性改革;制定了《关于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赋予了湘南地区34条先行先试政策;在大湘西地区推广精准扶贫模式,实施“一户一干部、一户一目标、一户一措施、一户一档案”的精准化扶贫,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不断增强,扶贫效率显著提高;在洞庭湖经济生态区,通过创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强农惠农富农长效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投融资机制等五大机制,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三是坚持以改革的手段保障区域持续健康发展。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区域发展,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根据四大板块的特色和需求,创造性地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同时,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不搞“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考全盘”,而是根据不同板块和发展不同阶段,实行分类指导,制定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保证四大区域板块健康持续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良好开局  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各地都推进了一大批重大改革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请问湖南去年出台了哪些重大改革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徐守盛:2014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湖南实际,按照“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原则,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台了一批重大改革举措,推出了9大类48项重点改革任务和15项改革试点事项,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行政机构改革领域,重点推进了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省直辖管县改革、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领域,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投资的意见;国有企业、非公经济、财税体制、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也相继出台。农村改革领域,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在10个县(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盘点2014年的改革,到目前为止,48项改革任务和15项试点改革除了4项需等待国家政策明确外,其他各项改革均按要求有序推进,取得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良好开局。  一是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制定了省委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六个着眼于”的路线图,“十个重要方面”的任务书和“三个实施步骤”的时间表。  二是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构建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9个专项小组——省委改革办——专项小组联络办四个层次的全面深化改革组织领导体系。各市州、县市也都构建了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  三是构建了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和《湖南省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动态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改革事项提请审议、文件备案、重要情况报告范围和流程的通知》、《湖南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办法》,形成以“两规则一细则、两办法一规范”为主体的改革推进工作机制,确保了改革方案的质量关和督察关,得到了中央改革办的充分肯定。  四是一批重点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比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湖南领先全国三个月试点,目前已在全省推行,部分市州还实现了三证合一。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率先开展PPP模式试点,首批发布的124个项目总投资达1756亿元。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出台长株潭三市共同的产业环境准入政策,否决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500多个,出台政府两型产品采购制度等。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出台《深化省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五是改革氛围日益浓厚。全省干部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越来越深,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度越来越高,一心一意想改革、思改革,积极主动抓改革、推改革的氛围日益浓厚。  “四轮驱动”推进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强调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湖南也提出来建设法治湖南的目标,请问徐书记湖南如何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  徐守盛:法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后保障,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红利,二者犹如发展的左臂右膀,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制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湖南早在2011年就启动了“法治湖南”建设,率先全国出台了我国首部系统规范行政程序的地方政府规章《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颁布我国首部全面规范行政裁量权的省级政府规章《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实施全国首部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省级政府规章《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出台《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等一系列重要地方性法治建设规章,形成了法治建设的“湖南现象”。通过法治湖南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力促进了发展,也为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一方面,我们将通过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强化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着重加强立法和改革决策的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现实中,我们一直也是这么坚持的。比如,湖南既定的319项改革任务中,涉及法治的改革项目54个,达17%。另一方面,我们将更加注重以改革思维、改革精神、改革举措来促进科学立法、施法、废法、释法,实现“四轮驱动”推进改革。坚持宪法至上,科学立法、规范立法;依法执法、依法施政;坚持“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依法止法、依法废法。坚持把“改革惠民生”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湖南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突出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机制,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季城装修

原上园装修

南昌房屋装修